今天和大家分享身为一名平信徒,在圣教会的一些日常体验吧!安静!你们要安静!从新教教会来到天主教会后不久,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整个人慢慢安静下来了。这一点变化还是一位新教姐妹十几岁的女儿先发觉的。
从年初到现在,一直都有外界的专家来我们这里传授天主的道理,可见传福音的重要性。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在世界各地来撒播天主的种子了。
每年五月,蔡家湾天主堂举办一年一度的朝圣之旅,上海的教友趁这个机会拜访偏远的教堂。2011年5月他们把六个大纸箱募捐品放在旅游大巴的行李厢,准备随时到哪一个有需要的地方就可以拿出来分享。
没料想,2000年一场惨重的车祸,使他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自此变成了哑巴并瘫痪在床,只能靠轮椅挪动。残酷的现实彻底改变了一位只有28岁的青年人的命运,击碎了他的美好憧憬和欢乐生活。
前几分钟还在圣殿高歌“你们为我弟兄中最小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一转眼,这些“虔诚”的弟兄姐妹在看到乞讨者时,脸上流露的表情跟这个“圈”外的人没什么两样,脸上同样具备的是冷漠与无视。
2006年11月11日,我的三婶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而安息主怀,享年56岁。她一生虔诚事主,热心教会事工,待人开朗。三婶的突然去世,令我们做小辈的及亲友乡里深感震惊。
而平等的前提是经济分配的合理性。然而现实情况,从全球来讲,却是20%的富人掌握着80%的财富。常此下去,社会如何平等,世界如何安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时间进入21世纪,给年轻人带来了诸多方便:手机、电脑、网络,让我们目不暇接,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挑战、诱惑,使本来宁静的夫妻生活,天伦之乐,爱的美好家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理应受到道义的责备。今年1月1日的“信德”上有篇译文转载,题为《没有一件善事是渺小的》,作者在文章最后说:“许多次我曾问我自己,我们的善行是否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以至于根本无法带来改变。
第一、中国教区的修院培育1、天主教修院培育的简史2、什么是修院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