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今天的读经和福音,我们在庆祝圣神两千年前降临在当时的门徒们身上时,也庆祝今天的我们每一位基督徒所领受的同一的圣神。
它以朴实的内容,浓缩出整个福音讯息的深意,可以说是福音的综合纲要(2)。圣母玛利亚因着天主在她童贞的胎中降生为人的救赎工程,而发出的永垂不朽的「谢主曲」(Magnificat),在其中荡漾回旋。
五世纪前,圣枝主日原本称为苦难主日,因为在这一天,必诵读福音中有关耶稣苦难的其中一篇叙述。诵读耶稣受难始末,构成当日礼仪的主要部分。
◎《玛窦福音》24:23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玛窦福音》24:24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被选者都迷惑了。
不论是谁,凡是听了福音而回应召叫悔改的人,就成为耶稣的「兄弟、姊妹和母亲」(玛十二50),因此也成为他父亲的义子(参:弗一5)。
四福音记载耶稣严厉地责斥经师和法利塞人共有七次,一般简称为七祸哉。但只有路加圣史,更深入地剖析了法利塞人及经师们的心理历程,让我们有机会更清楚地看到,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和本末倒置的行为。
Evangeliipraecones)(1951),若望二十三世的《牧者的王子》(Princepspastorum)(1959),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宪章《教会传教工作法令》(Adgentes)(1965),保禄六世的《在新世界传福音
当天的福音记载门徒们在耶稣跟前因忘了把饼带上船而互相谴责。教宗提醒说,耶稣或许笑着看祂的门徒们吵嘴,邀请他们提防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可是门徒们坚持己见,没有聆听祂的话。
可是,我们与耶稣基督同在的标记是这样的:照顾弟兄,照顾那些最贫穷的人、病患,一如上主教导我们的,如玛窦福音第25章所记载的。 教宗最后说:四旬期是调整生活、整顿生活、改变生活和接近上主的时期。
本着以人和人的尊严为中心以及福音启示的关怀友爱的态度,必能走出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