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意识,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教会共融的「信德与恩宠」团体司铎、度献身生活者、传教员和平信徒传教士们的努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从而使此类「本地化」现像也能够融入到统一模式中,在其内,福音是自由和进步的酵母
首先,我们传统的教会礼仪模式,对那些教外华人缺少吸引力,我们现在没有一套能够让中国人普遍容易接受我们信仰的方法。
这错觉也见于建基金钱崇拜的虚假发展模式所链接的罪恶结构:较富裕的个人及社会对穷人的命运漠不关心,且关上大门,甚至拒绝看穷人一眼。
当了解到是合作管理,还有监督体制的运作模式后,梅神父不但放心,而且还非常信任,并委托王医生每月代他为孩子们邮寄500元捐款,直至1997年7月16日去世。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受裨益,一是加深了我对信仰的认识,一些认知模式上的纠结都释然了,尤其是有关善恶和赏罚的问题,从而走出了信仰中的一些误区。
与此平行的是融合的问题,即试图将福传行动与对其文化和历史认同的适当认识结合起来,并试图确保人们也可以以接近他们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信仰,按照自己的模式和符号来表达信仰。教会的事工有哪些?还将继续哪些事工?
在这两种情况中,其变化都以耶稣的显圣容为模式,也因着逾越奥迹的恩宠而进行。
主耶稣基督的生命是以天父为起始和归一,祂的使命也是以天主圣三内的生活为模式,将天父的光荣带给人。主耶稣是“天父的光荣”。每一位基督徒也蒙召叫而成为“主耶稣的光荣”。十字架的苦难,就是主耶稣爱人的光荣。
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天主存在和行动的“固定认知模式”。玛利亚也接受了“传统的天主观”,她在对“传统的天主观念”和“生活中行动的天主”对比中,日渐认出了天主在自己生命的存在和行动。
(格后6:14)因此基督徒的婚姻是一定要在主内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恋爱观和恋爱的基础,必须是在同一的信主的信仰里,而并不是世俗所说的门当户对,以物质的条件,或是现在年青人所追求的浪漫标准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