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聆听不仅是实现相互理解与和平共处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项教育学的责任,好使人们‘有能力承认他人的价值,理解他人诉求背后的担忧,营造共同生活的氛围’。
我们应在自己的生命中藉着慈悲努力包容他人,不自我封闭,不将自己关进自私自利的保险箱内。包容是慈悲的一面,它要求我们张开双臂接纳他人,不排拒任何人。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期勉众人勇敢地与他人相遇;那是与主基督的相遇。当天礼仪选读的两篇经文劝勉天主子民「不要害怕」(参阅:出十四5-18;玛十四22-33)。
教宗说,为走近他人的“每一小步”都是重要的,“对话不是相对主义的同义词”,一个社会若培养对真理的寻求、承认每个人的尊严,就是一个高尚的社会。
教宗指出,人们迅速失去聆听他人的能力,同时由于新的沟通形式,聆听正在取得新的发展。这些趋势展现出「聆听仍是人与人沟通不可或缺」的要件。
他们反而仗着本来为服务他人的角色,使之成为一种蛮横、操纵的工具。为他们来说,祈祷再也不是与天主会面的时刻,反而变成一个炫耀的时机,假正经、假虔诚,以吸引群众的注意,赚取好感(参阅同上)。
耶稣公开生活开始时完成的第一件事是召叫他人连合在自己的使命中:亲近年轻的渔夫,邀请他们跟随他“成为渔人的渔夫”(17节)。
它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某些司铎能涉及的新的可能履行他们福传和为天主的旨意传播喜讯的那些重要和敏感的数字传播领域。
了解他人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不了解他人,如果我所得到的关于他人的讯息是错误的,我们之间就很难展开真正的对话。我们希望大家能真正地尊重宗教,对彼此有真正的了解。
并从两个视角阐述爱德:天主的爱德、对他人的爱德。据本社获悉,金边宗座代牧区宗座代牧奥利维•施密特霍伊斯勒主教向与会全体代表指出,如果我们不给穷人吃的,我们就是杀人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