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来到世上,就是为了使人认识父(若1:18)。谁认识他,就认识父(若14:9);谁爱他,就必为父所爱(若14:23)。
当我被这些大爱所感动的时候,我的信仰告诉我,坚信基督之爱的存在呈现于邻人与事物之中,就会把一种新的深度赋予世界,从而深刻地影响人们在世上的行为。
其实,悲悯本身就是一种信仰,而《圣经》亦是悲悯的经典,主说:“要有光”,于是世上便有了光。悲悯,是人之于为人的光,是用温柔点亮的光,是以善举续燃的光,也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生生不息的光。
耶稣来到世上,为把人类从罪恶的奴役中解救出来。教会就像童贞玛利亚一样,把她得到的恩赐,也就是耶稣,献给世界。教会就像玛利亚一样,毫无畏惧,因为那个婴儿就是它的力量。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天主的呵护,父母是天主恩赐的礼物,对父母要感恩,不要求父母成为圣人,好的地方传承下去,不好的地方调整改变。对于孩子,不要让爱成为孩子的负担,更不要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
“世上一切皆互相联系,若要对他人实践友爱、公义和忠信,我们一方面要真心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维系与大自然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愿祢受赞颂》70号)。禧年也是让我们“回归和悔过”的时期。
大家不必多说什么,因为一个隐修的修女,凭着她毕生的祈祷和对姐妹们的爱,就比她活在世上能做的更多……伊芙琳修女说,“尽管许多人既不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不知道我们的存在,但修院中隐居的修女就像人类的心脏,
“安全感”突然被一种“脆弱感”所取代:在这个世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若没有限制的话,许多市民将受到感染。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从努力避免,到需要面对的事实。
教宗指出:“在耶稣善牧面前,我们明白我们不是部落首领,而是富有同情及慈悲的牧者;不是民众的主人,而是屈膝弯腰为兄弟姐妹洗脚的仆人;不是管理世上财物的世俗机构,而是天主子女的团体。”
姥姥走到我身边,爱抚地摸着我滚烫的头,劝导着说:“红啊,凡事自有天定,不要抱怨老人,人活在世上都不易啊,都有苦衷的,哪个老人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