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位教友作为代表,分享了自己受到主的感召后,在跟随着主的道路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点点滴滴。
三、交换礼品举办一个大型祈祷会,每个人写一个小条,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在小纸条上收集起来放在祭台上献给耶稣,我们回赠他一个精美图片,图片上印有圣经金句。
仔细想来,觉得这棵无花果树正是自己和大多数教友信仰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确徒有繁茂的信德枝叶,却无真正的爱德果实,且常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种“有名无实”令人感叹的悲哀:几乎每天都要用同样的豪言壮语,或者说花言巧语向天父祈祷
应当注意的是,在日常诵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口诵心维,仔细默想,深刻领会各端奥迹的启示,并对照圣母的言行德表,逐一检查自己,如果差距太大,就该深悔痛改,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且立志不再重蹈覆辙。
农夫不是宿命论者,而是知道把信仰和理智平衡地结合起来这种观念的模范,因为他一方面认识自然法则,尽好自己的本分,另一方面他信赖天主上智的安排,因为有些基本的事情不由人来控制,却操在天主手中。
“人们害怕,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灰土,如同田间的小草,生命极短暂。这是每个人的经验”。
正如玛窦福音中说的,耶稣邀请我们以默观态度将自己完全交托于天主上智的安排。这样的态度非但不会脱离现实,反倒引导我们明白在粮仓的食物之外哪些东西真正滋养我们。
教宗表示,「圣母玛利亚从未替自己求过任何事。她若是求,也是替别人求:让我们想想加纳婚宴,她去找耶稣求情。圣母从没有说过:『大家看看我,我是母亲,我将成为母后。』她从来没有这么说。
当时,耶稣问斐理伯从哪里买饼给跟随祂的大批群众吃,实则「是为试探斐理伯」,因为耶稣「自己原知道要作什么」。教宗指出,「由此可知耶稣对宗徒的态度。祂不断试探他们,从而教导他们。
在这样的世界里,教宗方济各8月26日在周三公开接见的要理讲授中吁请基督徒分享自己的财物,使之也能惠及他人。为此,教宗提及教会初期的经验:当时的信友也遭遇困难,但他们把财物归为公用,众人「一心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