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明智地向他们提出另一个问题:「若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来的?」圣史玛窦描述了司祭长心中的推理过程,他们发现两个答案都不适合,所以选择洗手不管,说:「我们不知道。」
教宗接著表示,我们蒙召皈依,这是圣洗者若翰和耶稣宣讲的基础。“犹如洗者若翰那样,我们也被召叫认识天主在耶稣基督内显现出来的谦卑与仁慈的面容”。
教宗指出,耶稣开始预示祂的受难、死亡及复活,但是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无法接受」这个愿景,所以耶稣让他们能「更圆满地理解祂的奥秘」,在这三位门徒眼前显圣容。
礼仪的福音则谈到了逆境,也就是耶稣的某些门徒觉得祂的话生硬,便不再同祂往来(参阅:若六60-69)。教宗强调,面对如此危机,耶稣提醒门徒们说:「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
纳瓦罗博士与若望保禄二世(梵蒂冈新闻网)罗马生物医学大学基金会在纪念前圣座新闻室发言人纳瓦罗(JoaquínNavarro-Valls)博士去世3周年的机会上设立了一项奖学金,促使研究活动致力于保护人和环境
(若十一26)。教宗说,这是让我们改变愿景的“信德上的重大飞跃”。“这个飞跃一旦出现,我们思索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信德的眼目超越可见事物,在某种方式上看到不可见的事物。
教宗在南苏丹访问的格言,则是选自《若望福音》:“我祈愿众人都合而为一。”(参阅:若十七)徽标里有一只鸽子在南苏丹的地图上展翅,该国地图呈现出国旗的颜色,还有一尊十字架和一双紧握的手。
序言指出,该委员会的工作最终促成了谢努达三世和若望保禄二世于1979年签署了指导天主教会和科普特正教会寻求合一的原则。
天主对加音说:“你若做得好,岂不也可仰起头来?你若做的不好,罪恶就伏在你门前,企图对付你,但你应制服它。”(创4:7)“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保护一个肉体的生命需要时刻防止“病菌的侵入。”
若没有从天堂的灵霄殿掉进地狱的鬼门关似的粉碎性心痛,如何学会承受?若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从失望到绝望的洗礼,如何学会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