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时,母亲天天晚上给我读一段圣经故事。去年外公给了我一本小书叫《每日圣言》,叫我自己读。那本书虽小却有全年的弥撒福音,晚上灯光温柔地洒在圣言上,我沉浸在圣经的浩光中。
他首先特别降福这些总主教们说:愿上主永远降福你们,在你们每日的主教职务中帮助你们,使托付给你们的团体在团结和传教工作上成长,在爱德中彼此和睦,在望德中坚固,在信德中充满活力。
记得父亲生前特别敬礼圣母,玫瑰念珠上的苦像都被手指磨亮了,身上佩带的圣母圣衣像,在您刚傅油后,还用手勉强从脖子上摘下来口亲三次并说:“圣母陪伴我十多年了。”
然而人们往往把目光投向远大的目标,伟大的事业上。对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视而不见,从而失去了向别人“分施”爱的机会,带来了人们之间的“反目为仇”。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李山主教带着月饼来到修院看望这些在京工作的同路人之家的孩子们,亲切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和大家一起吃月饼、包饺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享受着与年轻教友相聚在主爱之内的喜乐。
她记不得怎么回的家,也忘了如何上的床;她好像一直祈祷着,又像是什么都没做。就那么半昏半醒,合衣躺着……不知过了多久,她仿佛听见大门的响动;她并未起身,再听,果是有人敲门。她挣扎起身,蹒跚移步。
有一次给我们指导的朱老师看着我显示器上打出的“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的这段话,不解地问:“这是你自己的话,还是哪位名人的箴言?”
来自澳大利亚的情侣卡米勒斯(Camillus)和凯莉(Kelly)激动地述说了他们的相遇、恐惧和许诺,并表示他们将於今年11月举行婚礼。
因为上主是历史的主宰。团体的发展便是基督妙身的发展。未来的团体的建设是依赖上主的仁慈。“若不是上主兴工建屋,建筑的人徒然劳苦。”(咏129:1)我们团体将来的历史不会是一片空白。
令教宗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人最近八个月的英勇生活,他们处於一个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承受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