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枢机在圣座降临期第三场默想神功中,默想了基督以贫穷和受苦者的形像临在世界上的主题,邀请每个人在教会的贫穷和困苦,以及自己的贫穷和困苦中认出基督。
教宗本笃十六世今年七月七日颁布的有关教会旧礼仪使用的《教宗》手谕,于今日九月十四日起生效。
这天正好是星期叁,所以教宗返抵梵蒂冈後,立刻到圣伯多禄广场接见将近两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士,并继续过去每星期叁的讲话内容,向他们简要地介绍了初世纪教会的教父和圣师。
但让我们听听梵二会议的一段著名文字是怎么说的:“圣神不仅通过圣事和教会的职务圣化并引导天主子民,并以德行丰富他们,而且把自己的恩宠‘随其心愿分配给每个人’”(参格前12:11;《教会宪章》12号)。
教会开放后,在马明德神父的帮助下,在与他一起生活的那位周修女鼓励下,他勇敢地站起来,毅然决然,离开自己温暖的小家庭,回到极端缺少牧人的教会大家庭,将功赎罪,为教会服务。
梵二后,教会掀起了礼仪改革的浪潮,使礼仪更能反映出其本质精神,可谓大快人心之事。然而在我们中国大陆,有些人步子走得太急,丝毫不顾虑教会的规定和中华民族的本位文化。
教规最严肃,这是由于教规是天主订的,教会无权宽免。某位国王想修妻另娶,求到教会最高领导,这最高领导也只能这样回答他:“我如果有两个灵魂,我允许你犯教规,为你丧失一个。
无论从我们教会、教义的角度去考虑,还是从人道主义或者其他的角度去考虑。其实“正定教堂惨案”我当时做一个东西,正好要看教会史,发现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教会要求我们成为使徒,也就是一个教会中的使者,因为我们在信经中宣认了自己的使徒性(宗徒性)。那么,成为使徒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被派遣完成某个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督徒生活的见证涉及一段基于洗礼的神圣之旅,这使我们成为“天主性体的分享者;这样,他们确实成了圣的”(《教会宪章》教义宪章,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