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复活八日庆期第四天的福音记载,两位厄玛乌的门徒在耶稣死后离开了耶路撒冷。教宗说,这两位门徒感到恐惧,所有的门徒也感到恐惧。两位门徒在途中一直在谈论刚刚经历的事,而且心中充满怨言,甚至不停地抱怨。
今年撰写14处苦路默想的法国籍圣经学家佩尔蒂埃(Anne-MariePelletier)女士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阐述天主在耶稣的死亡中彰显祂对人类的大爱。
受洗(路3:21)显圣容(路9:28)受难被钉(玛26:36-46)/(路22:39-46)拣选宗徒给予传教使命(路6:12)耶稣时刻祈祷,尤其是在人性软弱和恐惧的时刻,作出诚恳热切的祷告。
出席泛亚马逊世界主教会议的一位原住民代表,10月24在新闻发布会上强烈呼吁说,“耶稣是核心,祂使我们团结合一”。
在罗马庆祝圣伯多禄和圣保禄主保瞻礼的机会上,教宗方济各提到首位教宗在培养我们认识基督的身份上具有的角色。
枢机提到,耶稣今天继续走在我们的道路上,改变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四旬期就像是与耶稣穿越沙漠的旅程,教宗本笃十六世告诉他3月18日星期日前来参礼观众们。
因此,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前去与他人相遇,从而接纳、认识并承认他’。圣座国务院与各国关系部门秘书长加拉格尔总主教在会谈中阅读了教宗的信函。
教宗表示,这消息是耶稣爱的表达,是“生活中最伟大、最真切的现实,是一个积极正向、光辉灿烂和美好的现实!”教宗接著从这两位门徒在两段旅途中的对比,谈到了今天生活中也有两条相反方向的道路。
耶稣是第一位阐明为人处世的黄金律的人。他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路6:31)费希持(ImmantielE.Fichte)说:“耶稣把属天的道德带给人类,比所有哲学家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