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耶稣也是那些任人摆布、失去自由和孤独者的典型。看,这个人!,比拉多以这句话将耶稣介绍给民众(若十九5)。
这些情况包括“无法生活下去的家庭、年迈孤独的人、被迫躺在床上的病患、憔悴和看不到前途的青年,以及穷人,他们提醒我们的自身样貌:一个需要向上主乞求慈悲的教会”。
他们用这个方式缩短距离,“不自我封闭和自叹自怜”,也不在乎“别人的判断”,只知呼求上主,因为祂聆听孤独者的呼声。“就如这些癞病人那样,我们众人也需要得到痊愈。
「世界上有多少人享受著富庶的物质生活,却是孤独的奴隶!」为此,教宗勉励青年果断地改变生活的优先顺序。他说:「这意味著承认,最重要的不是我拥有的,或是我能得到的一切,而是我能跟谁分享。
在大堂朝拜圣体家住小溪塔的任阿姨说,圣体是耶稣基督特别的临在,祂于圣体中实现“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的许诺,我们却常常让祂孤独地留在圣堂而无人相伴。
更有甚者,这给人涂抹上「复活的油膏:我们不再孤独」。耶稣活著,祂挪开了那妨碍我们前行的石头,并先我们一步继续旅途。我们也感受到同一份平安与喜乐。没有人能夺走我们的这份盼望。
众司铎的牧灵热忱和创意十足的关怀帮助了人们继续走信仰之路,而非孤独地面对痛苦和恐惧。」教宗赞赏许多司铎发挥使徒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与子民同在,殷切地分享:他们是天主临在于此、安慰人心的记号。
祂“不会遗弃我们、让我们孤独无助,因为祂与我们的大地结为一体,祂的爱总是引领我们找到新道路”。
我们应祈求上主,不要让我们孤独无助,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和凶恶,这是《天主经》结尾的一句祈祷文,是耶稣教导我们的祈祷。
关于这点,教宗提醒众人,「在考验的时刻,我们进入危机时,要是抵拒圣神的带领,我们必定会陷入孤独、徒劳无功」。简而言之,「在每个危机当中,必然要求适当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