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利玛窦在华所采取的文化适应的策略以及文化互鉴的智慧,不仅仅是对中国基督教教会,对当今不同文化如何相处都有借鉴。
五十年来,意大利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的米兰文化与传教宣传中心始终是交流、聚会、反思;与世界、与城市对话的场所。从这里,掀起了以真福德勒萨修女为首的为铲除世界饥饿而呐喊的游行。
教宗本笃十六世为这项会议的召开写给圣座文化委员会及圣座各学院间协调委员会主席拉瓦西枢机主教一封信函,邀请与会人士让圣母引导,做希望的宣讲者和见证人,这个希望来自对死而复活的基督奥迹的瞻仰。
我可以说,我们大家都能说,导致贫穷的原因是不以人而以财神为中心的经济体制;一种排斥的经济体制,总是把人拒之门外:排斥儿童、年长者、青年,没有工作机会,建立丢弃的文化。我们已经习惯看到被丢弃的人。
宗座玛利亚神学院教授,研究圣母显现的专家吉安·玛窦·罗焦(GianMatteoRoggio)神父隔天21日向梵蒂冈电台指出:答:他们的封圣表明圣德关乎所有人。
2013年宗教与法治暑期培训班在18号下午,中国内地最早从事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之一的高师宁老师讲解了关于中国宗教的现状及问题反思。
除学术研讨外,在“海上论道:礼仪习俗中国化”研讨中,多位神父、修女与教友代表也走上讲台,分享了各自在文化、圣乐、婚礼、服饰等礼仪习俗方面的研究心得与牧灵经验。
如从文化融合的角度上,要像王作安局长要求的那样,在宗教礼仪、音乐、服饰、建筑表达上,都要体现鲜明中国风格,真正融入中华文化,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
教宗本笃十六世特别写了一封给各学会的协调人普帕尔枢机,勉励宗座各学会的成员在教会和文化世界中促进并支持更新的基督信仰人文思想。教宗的信由圣座国务卿贝尔托内枢机代表他在会中宣读。
前言我们将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为例来研究教宗本笃十六“致全球修士们的信”(LettreduPapeBenoitXVIauxséminaires,2010年10月18日)1中的圣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