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社会为公民提供的服务并不是一种施舍,而是面对家庭制度的一种切实的‘社会义务’。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也为社会带来公益。然而,家庭现实往往并不理想,甚至有许多困难。
可是他们认为这在美国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美国的教授认为他在法律上没有这种义务要在半夜三更开车去探访出车祸的学生。我认识一位教授,他的确在午夜十二点开车去解决了一个学生的问题。
比方方济各会会士能够以更彻底的方式来实践耶稣的教导;至于一位家庭父亲,他得顾到自己对妻子和子女的义务。无论如何,身为基督信徒的人该当以对天父的绝对信任见称。
这也就是说:按照基督信仰所教导的方式和义务来生活。教宗这样强调:重要的是不要让主日没有在弥撒中与复活的基督相遇便度过。这并不是一种附加的负担,而是未来整个星期的光明。
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要失去互敬互重的精神,而要怀着善意找出共同点好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不要以求完善为借口而进行无止无休的争论,不要忽略尽善功,它是可能的,因此也是应尽的义务。
问:如何将人道组织的义务:有效和胜任与爱德精神调和在一起?答:我认为,在有效和胜任的工作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而是该当跟随福音精神回应实际问题,如贫穷。
教宗勉励信友们效法玛利亚,她美满地活出一生,尽自己的义务和做母亲的使命,但她知道在自己内心留出一个空间来沉思天主圣言和祂的旨意。玛利亚为今日往往被忙碌的生活节奏所驱使的人类更是个合乎时代的楷模。
我们必须像主耶稣一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在尽力自救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救助他人,甚至敢于牺牲自我、为人舍命,做更多光荣天主和益于众人的善事。
人人都有儿和女,赡养老人是义务。该给儿女立榜样,儿女尽孝老人福。不孝儿女天降罚,死后地狱受永苦。儿子们听了心翻腾,媳妇们看后流泪珠。回家哥仨没商量,一齐来到小破屋。仨儿仨媳都跪下,哭哭啼啼认错误。
因此,在今天还有很多教友认为圣道礼仪只是弥撒的前导,只有感恩礼才是最主要的,只要在成圣体前到教堂,就算完成了参与弥撒的义务。这样就导致了多数教友对圣道礼仪的忽略以及对圣言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