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着提到一天前,22日教会礼仪所纪念圣女玛达肋纳和当天的圣女布里吉达瞻礼。教宗指着圣女玛达肋纳说:“作基督门徒的人,就是在人性的软弱经验中知道谦虚地祈求基督的帮助的人。
玛利亚玛达肋纳跑去向门徒们报信;伯多禄和若望朝坟墓奔跑(参阅:若廿1-8)。众人都在奔跑,都感到急需行动起来,不可耽搁时间。
神父表示,问题的答案可在耶稣指明的真福中找到: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五8)。在洁净的许多含义中,坎塔拉梅萨神父择取两个:意向纯正和品行洁净。
这些最小的兄弟就是饥饿和口渴的人、作客的人、赤身露体的人、患病的人和坐监的人(参阅:玛廿五37-40)。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首先提出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是否帮助无法回报我的人?
(玛5∶9)就是要求我们坚持正义持守仁爱,努力缔造一个和平与和谐的社会。梵二会议后,教会对社会更加关注,深愿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天主教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途径天主教向来以实现人类和平为己任。
世界主教会议的有关概念会议或教会会议(sýnodusoconcilium),这两个专有名词不仅关系到非常明确的教会时刻,也令人想到那些铭刻在教会生活中的历史篇章。
(玛28:18-20)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召开50周年,《天主教教理》出版20周年之际,教宗宣布信德年,其意义非常明确和深远。
我们若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当众人的近人(参阅路10:25-37),我们便明白基督徒圣召的“核心”就是倣效耶稣基督,因为祂来是服事人,而不是为被服事。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18日清晨在梵蒂冈圣玛尔大之家小堂主持弥撒圣祭时表示:四旬期是调整生活、接近上主的时期。 教宗在简短的讲道中指出,悔改是四旬期的一个关键词。
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复活后,多默宗徒要求触摸耶稣的伤痕才肯相信;玛利亚玛达肋纳直到耶稣呼唤她的名字才认出那是耶稣;厄玛乌的两位门徒与耶稣相遇,让这位神秘的旅行者一路陪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