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礼仪讲道中以耶稣的“怜悯”为核心,阐述教会牧人应有的态度。教宗说,“怜悯是《福音》的关键词,它铭刻在耶稣的心中”。
耶稣说:“信我的,不是信我,而是信那派遣我来的;看见我的,也就是看见那派遣我来的。我身为光明,来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
——写在四旬期耶稣在旷野受魔鬼诱惑耶稣作为天主子,在进行救世伟业工程前,先进入旷野。
十字架上奄奄一息的耶稣,他看着忧苦的母亲,爱莫能助。因此发自肺腑地告诉若望宗徒和我们后人,看,你的母亲!
首先他做了两件祈祷前的准备工作:一、他来到耶稣跟前。既是“来到”,就必然有寻找的过程,既然寻找,就有热切期待盼望见到耶稣的心情;二、跪下来求。无论古今中外,“跪”是表示臣服的意思。
主日的福音记载有一个法学士问耶稣:法律中哪条诫命是最大的?耶稣回答他: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补充说: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人如己。
耶稣在向众人讲道中谈到人子的血肉是信友的饮食,许多人觉得这话生硬便退去,不再同祂往来。於是耶稣向12门徒说:难道你们也愿走吗?伯多禄代表门徒们回答说:主,唯祢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
在座无虚席的教堂里,科玛斯特里枢机主教特别提出痛苦奥迹,强调耶稣在最后晚餐厅中为门徒们洗脚,揭露了一个天主从未显示给世人的面貌:谦逊。
主日福音记载耶稣给门徒们预许另一位护慰者,祂说:如果你们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也要请求父,祂必会赐给你们另一位护慰者,使祂永远与你们同在。
当天福音记载耶稣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时,注意到被邀请的人如何争坐首席(路十四1,7-14)。教宗说,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这种态度“相当普遍”。抢坐首位有害于公民和教会团体,破坏弟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