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经历深刻揭示出一个祈祷的人的境界和祈祷的高峰。在聆听和认识天主的圣言后,我们也应该用天主的沉默来衡量自己,沉默是天主圣言的重要表达。
这是教宗本笃十六世从«默示录»的章节中归纳出的意会。教宗深入探讨圣若望宗徒这本著作的结构,把它的前半部分概括为3个阶段。
我们的天主在《出谷记》第三章中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和最基本的动词是做了自称。因此,天主是那位行动者,祂生活在事件的内部。而我们与祂的关系是一个信赖、对话和交往的关系。
我母亲出生在一个老教友家庭,我父亲是外教,因为母亲的缘故,我父亲也就自然而然地信奉了天主教。我们家四个孩子,哥哥已经结婚,两个姐姐是修女,我也因着两个姐姐的言行,对教会、修院及神父产生了好感。
其实是我们在祈祷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行动,难道《创世纪》、《出谷纪》乃至“救恩史”中的一切都是天主想出来的吗?全能的天主要实现自己的计划尚需身体力行之,何况吾辈乎?
《出谷纪》记述天主将自己启示给梅瑟,称自己是慈悲宽仁的天主,缓於发怒、富於慈爱忠诚(卅四6)。因此,慈悲、宽仁、缓於发怒及富於慈爱忠诚是天主的四个属性。教宗表示,天主首先是慈悲宽仁的天主。
午饭之后,大家回到现场,有参与者带领大家学习舞蹈,主持人也邀请大家再次介绍大家并且说出自己对另一半的期待,主持人和参与者积极互动,参与者也热情配合。
正如梅瑟在为火焚烧的荆棘前,发现天主的临在,渴望亲近天主;当天主表明祂是「自有者」时,指的是「祂的存在」,而非「祂的本质」(参阅:出三2-15)。
为此,教宗恳求天父也让教会懂得提供支持与陪伴,懂得说出:「我在这里!」教会也要效法圣母,「推动一种接纳、保护、促进与融合的文化」,以免有人「荒谬又不负责任地谴责移民造成社会的灾难」。
所以基督徒必须为自己的超性生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在爱主爱人的信仰实践中,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