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耶稣受难记》自2月25日圣灰礼仪当天在美国首映至今,已在世界各地和许多国家公映。每一个看过的人都被影片中所记录的耶稣为救赎世人而在耶路撒冷遭受的可怕折磨而哭泣着。
在纪念巴斯卦的时刻与基督共融,同时还意味着成为在礼仪中实现的事件的传播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意味着在各个时代使之展示其现实意义,直到救主重新来临。
这篇礼仪读经谈到一种特殊的神圣临在;教宗强调,上主将这种临在赐予众人,人人都有一位陪伴自己的护守天使。他常与我们同在!这是事实。他如同是天主派驻在我们身边的大使。
信德网讯12月12日,周至教区兴平坡头堂区隆重举行圣母无染原罪瞻礼及搬迁新堂庆典,27位神父,20多位修女,七八家铜管乐队,以及2000多名教友共同参与了整个礼仪。
教宗方济各在这个机会上颁布法令,授权在礼仪中使用这些方言。
瞻礼是我们藉圣教会礼仪向天主忏悔并奉献我们的祈祷、感恩和赞美,仅是信主敬主的一个方面,而我们的信仰根基是信天主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和死而复活,是信非经他的道路、真理、生命
教宗的弥撒讲道以礼仪读经与福音为主线。当天取自《达尼尔先知书》的读经记载了青年阿匝黎雅因拒绝朝拜金像而被投入火窑中焚烧、在火焰中为子民向上主呼求仁慈与宽恕的事迹。
于是乎,就又想起南怀仁、汤若望他们那时的礼仪之争了,教会因为禁止祭祖而颇受今人的诟病。然而,看看今天人们孝亲念祖的方式,恐怕400多年前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统计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区的主教、神父表示,在礼仪年中,复活节虽然是比较集中的领洗时间,但根据各自的情况,各大瞻礼及平时与全年领洗的人为多数;另外,由于慕道班周期的原因,也有部分教区并不集中在复活节为慕道者施洗
枢机咨议会向教宗呈交了圣座许多部会的评估结果,尤其是教义部、礼仪圣事部、封圣部和修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