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我们所生活和所庆祝的一切,引导我们走出去与人相遇、与周遭的世界相会、与喜乐相交,以及与那些可能不认识天主恩赐的人的需求相遇。”
教宗指出,“身体的脆弱不但没有使他封闭自己,反而成了更关心他人需求的一名医生”。使徒的热忱正在于此:不随从“自己的渴望”,而是乐于接受“天主的安排”。
这位圣人受到耶稣求天主“派遣工人,来收祂的庄稼”(玛九38)的启迪,环顾那个时代的现实,领会到必须首先祈祷,“在祈祷中学习感受到天主儿女的需求”。
她将本次会议的主题——港口,视为生命的隐喻表示,“我们所有人,作为人类,都有出发点和返回的地点,都有相遇和交流的交汇点,都需求和平与共同规则”,而正是在港口,“大大小小的组织在一起工作,将当地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存在联系起来
设计者试图把隐喻主义作为视觉构图的主要手段,来显示造物主的神奇和伟大,使新型的圣堂具有无限的感召力,它的艺术形象适应了现代人的需求。
教宗在交给他们的讲稿中表示:“我知道你们对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以坚定和仁慈的审慎态度从事这项工作,在各项行动中保持绝对透明的需求,因为丑闻更是用于填满报纸的版面,而非大力纠正错误行为。
以牧灵工作为例,枢机指出,应当“制定行动计划,用心聆听家庭,分辨出他们的真实需求并给予援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具体影响,进而清除掉各种妨碍他们慷慨接纳新生命的阻碍”。
与弟兄姊妹们团聚在一起,用嘹亮的歌声向天主父呈上我们的心声,起初不太适应,自己就像个局外人总是默不开口,神父总是鼓励每位兄弟姊妹勇于向天主父表达心声,带着自己的祈祷的意向,敞开心肺向天主诉说需求,我们需要大声的去宣告
杨凤岗教授认为,教堂关闭的现象也可能因目前教堂供过于求,因以前都是由政府买单,当政府力量撤出宗教市场时,宗教需求就会回归原态,有所降低。
人在寻找天主时,总是沿着能满足自己的“最低需求”而向自己的“最高需求”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