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新加坡才知道,中介的承诺都成了泡影,这位妈妈持有的是陪读准证,根本不可以在当地工作。一天,她在和一个新加坡男子吃饭的时候,发生车祸去世了。
首先是父母们:他们在子女中撒播善和信德。他们也是蒙召不灰心地做这个,尽管很多次这些似乎不被理解,他们的教导不被珍惜,或者尽管世俗的精神“划向相反”(的方向)。好种子还留着。这是值得的。
由此回想起第一次与妻子相识是在教堂的一场弥撒中的互祝平安,没想到一袭红色连衣裙的她悄然走进了我的心间。
这份兄弟情谊基于真实的爱,能与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相遇,能分享他人的痛苦,接近和关怀他,即使他不是我的亲人,不属于我的族群和我所信仰的宗教;他跟我不一样,但他是我的弟兄、我的姊妹。
教宗方济各10月12日在圣伯多禄广场的公开接见活动中如此表示。在场的信众年龄不同,来自世界各地,其中还有100位来自西班牙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慈悲如何才能入心呢?我们需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活出慈悲。
我曾多次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行动不便,不能上教堂参与弥撒,但他们仍然每天念早晚课、玫瑰经,一天不落。
2008-7-25星期五晴晚祷默想时想到,在现世角度来看,信仰为什么总与痛苦牺牲相联系,基督降生事件给予了希望,却以现世角度常常予人绝望。
第一天——时常祈祷不断祈祷(得前5:17)依55:6-9 趁上主可找到的时候,你们应寻找他咏34 我寻求了上主,他听了我的祈求得前5:(12a)13b-18 不断祈祷路18
自己从来毫不在乎,觉得这些全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不必为此费心劳神、废寝忘食下工夫……真正感到惭愧的是,徒有热心的虚名,而思言行为总是和福音圣训大相径庭:每天都会信誓旦旦念诵:要爱天主在万有之上
有位传教士,在一次讲道时,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不信天主的店主,对一个经常光顾他小店的教友说:你一定不是真的相信圣经!教友问: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