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圣神的注视,能使我们不会对受苦者视而不见,却寻求众人的真正益处。唯有藉著那注视,我们才能实实在在地奋斗,克服种族主义、不公义和冷漠的疾病;这些疾病使得我们共同的家庭面容扭曲」。
比如,圣咏表达了天主拯救脆弱者的承诺:‘为了贫苦者的委屈,为了穷困者的叹息,我要立刻起来–上主说:将渴望救援的人救起。’
教宗方济各在纪念这位圣师去世1600年之际颁布《开启他们的明悟》手谕,推崇他是位“不知疲倦的学者、译者、释经者,以及造诣很深的《圣经》鉴赏者和热情的传播者”,藉著聆听,他发现了自己、天主和兄弟姐妹的面容
圣地守护人、方济各会会士巴顿(FrancescoPatton)神父当天上午首次在约但河畔圣若翰洗者小堂外主持弥撒,那里是福音记载的耶稣受洗地点。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的《众位弟兄》新通谕直接谈到移民、难民和所有流离失所者及边缘人士的喜乐和希望、忧虑和痛苦。通谕的核心吁请在各民族和各国之间存有更大的手足之情和社会友谊”。
铎职与奉献的生活要求有开放胸怀的人们,他们是“有极大创意能力的人、是慷慨自我奉献、是安慰焦虑的同情者和增强希望的坚定信念者”。接着,教宗提到大圣若瑟为每个人圣召启发的三个特征:梦、服务和忠诚。
教宗请各位主教和所有参礼者反省,「多少人不再渴慕天主」。这不是因为他们罪孽深重,而是因为「没有人唤醒他们心中对信仰的渴求,没有人满足人心的这份渴望」。
昨天下午,教宗方济各到位于罗马北郊的奇维塔韦基亚(Civitavecchia)监狱,和那里的工作人员和服刑者举行“主的晚餐”弥撒。
受苦者约伯觉悟到自己无权向祂要求答案。如果你读过约伯的故事,就知道约伯是人类历史上苦难最多的一个人,无人能及。他本是一个良善心虔的人,却遭遇无名之灾殃。他的财富、他的家庭、他的健康,全都被夺去。
研究所利用捐赠的遗体开展各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所有捐赠遗体者的愿望,即“与临床医生共同努力,透过疾病研究来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