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梅拉罗枢机提醒说,“马哈神父从未感到被遗弃,他为结出果实而死,因为耶稣的生命在他的必死的身体上展示出来”。马哈神父在1942年12月3日被送上了断头台,去世时只有28岁。
这个范本传达出一个理念,即:撰写报告本身就是分辨的举动;换句话说,它是灵性进程和团队工作的果实。(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以他自己50年的铎职生活经验展开了他的讲话,期望有助于现今的司铎体验到天主圣神热切渴望赐予的和平并结出果实。
「心灵沉浸在天主内时,便能结出带有福音馨香的生命果实:这生命富含理解、友爱、温柔、喜乐和自我奉献」。
范康仁蒙席在信的结尾祈求上主,“让天主托付于我们会祖为教会服务的特恩,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结出具有新朝气的果实”。在今天我们庆祝圣施礼华列圣品20周年之际,“我们依靠他的转祷”。
为此,教宗敦促世人莫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而应请求和平的恩典,它是上主的恩赐和致力于正义与对话的果实。教宗也提及物价上涨导致人们在食品或药物之间作出选择。
这些年轻人是天主对你们祈求的回应,是你们播种的果实,是天主没有抛弃祂子民的标志,而总是以圣神的新颖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
(参阅:玛十六15-16)教宗表明,这个答案是“一段旅途的果实”,是伯多禄跟随上主、与祂同行、跟在祂身后一段时日的亲身经历的结果。
教宗解释,“殉道者在每个时代都陪伴着教会的生活,今天也作为‘上主葡萄园内成熟及优异的果实’而繁茂丰厚。
他认识我们土地,他知道我们没有恒心的浅土,和我们瑕疵的荆棘能窒息圣言(参阅21-22节),然而他还是希望,他常希望我们能结丰硕的果实(参阅8节)。上主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也蒙召这样干:孜孜不倦地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