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也是教宗惦念的对象,他们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后投入对话。教宗祝愿他们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早日达成最终的和平协议。
修女们带领孩子去北京看病二、招收对象王修女透过探监的经历使她的服务范围扩大了,她想到的不再只是思高教养院里的残疾孩子,更想到了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在家庭中得不到关怀和教育的孩子们。
无论是救助对象,还是参与救助者,基于信仰的慈善不再以信仰身份或地域身份、族群身份来划界,而是以“病患”为目标,以人类为对象。
—认识到受洗者的重要角色,即天主子女的尊严,就是要求每位信友参与教理讲授中所扮演的主动角色,而不是一位被动的受益者或被服务的对象。这样才相称与被称为一个真正的传教使徒。
每到一村,她走家串户传福音,尤其那些老弱病残的更是她福传的对象。每到一家她都会买上些食品,与他们边吃边聊。她说:“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我们不仅要宣讲,更要有行动。
召收对象为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平信徒,年龄在25-55岁之间,通过面试、笔试合格以后录取。成员中有些是堂区骨干,有些是普通教友。
我们甚至会怀疑是不是选错了信仰,信错了对象。然而一段时间后,也常常是在不经意中,我们曾经失掉的东西,又会以更美好,抑或是另一番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却又以无动于衷的态度接受,似乎一切都是应该的。
特别是与房东的关系,从被监视对象变成了一家人,相处十分融洽,除了帮他们干家务,会长更帮他们把孩子带大,最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怎样为人处世,潜移默化地把信仰带给了他们。
不可否认地,我们也需要从圣召的家庭背景中寻找原因,很多人从小热心守规,虔诚事主,便成了父母和教友们鼓励修道做神父的首选对象。
老教友是儿女亲友信仰的楷模,是福传的“老革命根据地”,他们的话小辈言听计从,是开展一对一福传绝好的土壤,神父引导教友有计划、有措施地每人选择一个对象,为他们祈祷,依靠圣神光照与他们坦诚相处,以爱心带领他们参加堂区各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