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啊!”过路的几个人赴紧上前帮忙。
教宗于是说:“耶稣显圣容邀请我们敞开内心的眼睛,留意临在整个救恩史上的天主的光明的奥迹。全能的天主在创造宇宙之初便说‘有光’,于是光和黑暗便分开。
这需要透过圣洗圣事和我们每天可以领受的圣体圣事中实现。圣体圣事使我们每个人成为基督的身体,即教会。我的存在和基督的存在成了一个;两个‘我’成了一个。
在当天的福音中,犹太人围着耶稣问祂:祢使我们的心神悬疑不定,要到几时呢?祢如果是默西亚,就坦白告诉我们罢!(若十24)。经师和法利塞人的怀疑坚不可摧,他们以各种方式多次重复这个提问。
在纪念其诞辰百年之际及之后,我们仍然需要时间来深入了解、认识、研究金鲁贤主教。
教宗说,在这些痛苦面前我们不可无动於衷,却有义务让世人听到那些受苦者和得不到聆听者的声音。这需要依靠祈祷的力量。教宗指出,祈祷是一种温良和谦卑的力量。
接近对众人有益,距离却使我们生病。当我们彼此疏远时,我们就会自我封闭,变得孤立,无法彼此相遇,任由恐惧占据我们的心。我们必须学习超越自己,好能与他人相遇。如果我们不这麽做,我们基督徒也会罹患分裂之病。
教宗在此提出圣伯多禄·法伯尔(SanPierreFavre)的典范,邀请在场人士经常询问自己:我们是否具有远大的眼光和冲力?我们是否勇於担当?或者我们平庸无为,只满足於实验室的反省?
我们有信仰的人认为人生终点在天父那里,我们死了都要到天父的国里一直生活到永远。
(梵蒂冈电台讯)我们配戴十字架时,切莫单纯视之为归属的象徵,一种「特色」,更要注视十字苦架上的耶稣,明认祂是为救我们而「成了罪的这位天主」。教宗方济各4月4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如此劝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