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家经常做的是些悲天悯人的关爱事情,直到把自己的生命献上,就像德肋撒修女那样。从古至今,哲学家与宗教学家常常是针锋相对的,哲学家们批判宗教学家的虔诚迷信,宗教家们不屑哲学家的冥思无为。
一生所受的苦辱,使人不敢设想,真像先知依撒意亚所说:他是痛苦中的人。教友!你想一想,耶稣为救你受了万般苦难,你为救自己。却一点苦也怕受;念经嫌麻烦;听弥撒怕费工夫;作补赎怕受苦,守斋就推有病。
有些慕道者虽未领洗,但通过学习,信仰的种子已撒入他们的心田,信仰在适合的时候,就会开花结果。三是领洗的人越来越多。大批新教友是堂区一支生机勃勃的有生力量,为教会增加了新鲜的血液。
通谕中也提到圣本笃、圣女小德肋撒和真福富高小兄弟。《愿祢受赞颂》是良心的省思,教会时常告诫信徒省思自己与上主的关系,并依照这关系来引导自己的生活。
「你们看看百合花,是怎样生长的:它们不劳作,也不纺织;可是,我告诉你们:连撒罗满在他极荣华的时候,所披戴的,也不如这些花中的一朵。田野间的野草,今天还在,明天就投入炉中,天主尚且这样装饰,何况你们呢!
他脚踏万重山,汗水湿衣衫,福音的种子遍撒心田,他仅靠双脚,走遍了大山深处的家家户户,人们借着他的宣讲,看到了福音之光,认识了天主。如今陕西很多神父小时候都听过他讲道,跟他学过要理。
例如:印度德肋撒姆姆的国际修会“仁爱修女传教会”,她在世时曾多次尝试让修会修女来中国照顾穷人,但都没能成功。她们的修会在不同国家帮助当地社会一方面解决物质上的问题。
不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天主教会与普世教会的合一开始变得愈来愈困难,随着1951年圣座驻中国公使黎培理总主教(AntonioRiberi)被迫离开,中国天主教会与普世教会的联系受到严重损害。
马仲牧说,当时他十三岁,他妹妹玛丽亚和亚加大也送进了育婴堂,他姑姑(修女)本玛各和初学生灵芝做为保育员,照管这些婴孩。
单独祈祷很美,要是能一起祈祷,更是美妙与丰盛,因为主跟我们保证当二、三人因祂的名相聚时,祂就临在其中(玛十八: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