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蒙召将天主慈爱的香膏带给整个人类大家庭,包紮伤口,把希望带到绝望似乎总是占上风的地方」。教宗接着邀请与会者省思耶稣在最後晚餐上的两个举动:一个是同桌共餐,另一个是为门徒洗脚。
我们经过圣洗圣事後,就不再是分离的个体,而成了处在共融中的男女,蒙召在世上做共融的匠人;因为耶稣不仅为我们建立了教会,也把我们建筑为教会。教会对我们而言不是一个工具,我们本身就是教会。
当我决定修道了,马伍妈非常支持,从那时起她就每天晚上为我祈祷,求圣母保护我的圣召,一直到今天从来不曾间断过。每次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先会问我在哪里?
你们蒙召投身非洲人民的成长进程,与他们同行,分享他们的不幸与喜悦、痛苦与激情。人民是自身发展的首要匠人,主要负责人!我知道你们怀着无偿奉献、无私帮助、不劝人改教和不占据地盘的态度,应对每日的挑战。
固然我们要多学多问,甚至请人来帮忙带领,但上主既然选择了我们,就会准备我们,只要我们常常带着一双聆听的耳朵,一颗顺服的心去面对我们的召叫和工作。
教会为此召开了厄弗所大公会议,会议中教会钦定了天主之母的道理,并对此称号给予说明:圣言在圣母胎内,与肉体结合,故按肉体而言,他可说是受生者,因为圣言,已把这肉体的诞生,作为自己的诞生。
许多人的圣召正是在若望保禄二世主持的世青节活动中得以成熟的,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司铎,有的甚至成了主教。现在,他们也许正陪伴青年们参加教宗方济各的世青节,这会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卡尔巴罗总主教在回答记者的有关提问时,解释说:这并不是说把其它大洲的圣召都关在门外,而是说要注意分辨:我为何招收另一个大洲的姐妹?倘若只为保持家业,则不是一个合乎福音精神的理由。
教宗说:生命应当始终被接纳和保护,从人受孕之初到自然死亡;我们众人蒙召尊重与呵护生命。
我们蒙召成为更具人性的团体,其中都是充满怜悯心、胸襟宽广、面带喜悦的人。今天比以往更需要具有使徒敏锐目光的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和平信徒,在遇到物质和精神的窘困与贫乏时能心生怜悯、停下来予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