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史若望感慨说:“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3:16)天主对人的这种爱,在教宗本笃十六世来看,涵盖了基督徒之希望的确定性的全部范围。
(若一46)依照人的现况,在他们所在的地方,与之相遇,从而传播讯息」。教宗方济各在本届文告中警惕新闻内容千遍一律的危险,敦促新闻从业人员前去「无人前往之地」,切莫只从富裕世界的视角去讲述全球疫情。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保禄六世和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慈母与导师》(MatereMagistra)通谕中,强调“人类生命是神圣的:它自始便需要造物主的行动”。
在耶稣时代,有一位称作“洗者”的若翰,也谈论天主来临,建立“王权”或“国度”(参阅玛3:2-3)。他和整个民族一道期待天主为王的沧桑巨变。
耶稣又一次以自己的生活雄辩地注解了真福八端:“子凭自己什么也不能做……父爱子,并把一切都交于他手中”(若5:19;3:35)。耶稣只靠对他的慈父阿爸的信赖而生活。
在若望福音中,主耶稣说:“人若为自己的朋友捨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
若望在默示录中看见“有一个女人身披太阳,脚踏月亮,头戴十二颗星的荣冠”(默12:1),传统上教会视此为玛利亚的预像。
而同样在教会的年历中,我们却一年两次纪念圣若翰洗者:一次在他的诞辰日,一次在他的殉道日。圣若翰洗者的诞辰日还作为圣教会的一个节日来庆祝。
1848年,安杰洛·文高神父前往非洲传教,书信谈及当地人悲惨的生活。三年后,文高神父回意大利广集物资以援助非洲人民,他对非洲苦况的叙述,深深感动了每一位马札学院的学员。
今年教会纪念慈幼会会祖圣若望‧鲍思高神父的两百冥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