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与圣座部会神长们3月11日在龙基神父的带领下进行了最後一天的四旬期避静默想。龙基神父以圣母玛利亚在纳匝肋30年默默无闻的生活经验为题,强调天主总是接近人,接近人的日常需要。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今年的正月初三离开了我们,回归主的怀抱。临走前,妹妹请神父终傅,并问她有什么遗愿,母亲说,她感恩,也知足。母亲一生勤俭节约,把我们姐弟五人拉扯大。
这原本是天主白赐的大恩,人们只有通过领受圣洗才能取得这张进入永生天堂的入场券,而你正是这样成了白得这个永福的幸运者之一。
在耶稣复活夜间庆典中,我们首先举行的是烛光礼——神父在礼仪中祝福一支大型的复活蜡烛,每位教友手持一支小蜡烛,由大复活蜡烛上取火点燃。当我们凝视这支点燃的复活蜡烛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
但是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很多时候我得罪了您,在很多日子我重伤了您的心,我希望在未来的每一时刻,任何处所,都能真诚地与您共筑友谊的彩桥,成为形影不离,心心相印的知心好友。
今天的福音给我们谈论了一位为自己的儿子准备婚宴的君王(参阅玛22:1-14)。他是一位有权势的人,但首先是一位慷慨的父亲,他邀请来人分享他的喜乐。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步入圣洁的天主堂,那还是去年11月11日的事情……那天,榆次总堂的老教友范文祥和崔锦岚,领我到晋中教区榆次总堂参加“新教友信仰分享会。”
在1月24日公布的世界社会传播日文告中,教宗再次邀请众人反思我们彼此相处的基础和重要性,重新发现在当前传播环境的巨大挑战下,人不想陷入孤独的渴望。
教宗方济各藉此机会致函泰泽青年,他表示:欧洲需要你们的努力、你们的勇气和你们的信德,好能跨过目前的艰难时刻。
今天是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笔者在微信群给几位阿訇发了贺语,相互问候一番。这几位阿訇都是去年夏天在青海高原结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