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急的等待中,他每天都要跟我聊天,诉说他的焦虑,让我帮他祈祷。而我尽量用教会的道理去安慰他,每天为他献上我的祈祷。在一次祈祷中我听到有声音说:他是我安排在你身边的,你替我好好照顾他。
圣堂、祈祷室、操场上、甬道上、后花园、圣母山前都是我祈祷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是独自一人,一边祈祷一边散步,别有一番风味,感觉好似与天主一同散步。如有两人一起念更可以促进沟通,加深友谊。
在《路加福音》中法利塞人在圣殿祈祷,感谢上主“因为他不像其他的人”,他还夸耀自己“恪守每项戒律”。但他“忘记最重要的诫命,即爱天主和爱近人”。教宗说,这个人的悲剧正是没有爱,他把祈祷变成自我赞美。
米氏死于1564年2月18日,他在病倒、进入昏迷及死亡之前,意识尚清醒的最后时刻,将生命投入到那尊雕像上。
他说,使他思想转变的一个关健时刻,是在认真研究细胞学中的DNA构造,看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周密安排,因此产生了生命,其中必有高度智慧的秘密。
当即,引来当地信徒好奇围观,亲朋好友们得知消息后,也都急忙赶来见证圣母马利亚显现神迹的时刻。HaiNguyen先生认为是上帝透过圣母雕像向人传递讯息。
福音中的怜悯则是在有需要的时刻陪伴人,如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遂上前’提供具体的帮助(参:路十33
在圣咏中提及天主「行了伟大奇能」的过程,到达了最后恩赐的时刻,即大地。教宗说:「在赞颂天主永恒的爱中,现在记忆大地的恩赐。这项恩赐,人们应该接受但从不该占有它,继续以感谢和感恩的态度生活。」
向普世教会作的建议想当然包括了许多有教宗参与的活动,比如:信德年的揭幕礼将是一个纪念梵二大公会议开幕50周年的隆重庆典;在信德年开始时举行以新福传为讨论主题的世界主教会议将是一个重要时刻。
真的很想对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说:耶稣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是除我之外的每一个人,我也是他深爱着的,他时刻在陪伴着我们的人生旅程,假如没有他,我们什么也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