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中国的天主教会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对许多人来说,尤其对某些主教和教区负责人来说,却并不明显。不明显,与他们自身的处境和他们看问题的出发点有关。
这是许多哲学家都在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同时我们也知道,当人在提出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同时,已经在体现其价值了,也就是说,人在“品尝生命”。
(复活期第四主日善牧主日,亦是圣召节)前言在明供圣体的一小时内,我们大家被邀请来,默想我们教会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圣召的问题。
有些陪伴员说:有些人的问题我们不知如何答复。其实陪伴员就是给予爱的陪伴,不会的问题可以由神父来回答,避免不会乱答。
所以,我把它理解为讨论宗教与灾后社会重建问题的一个概念工具。这一概念,将强调人们对生命信仰结构、基层组织的重要性、人际互动关系的重建。
吉姆是神学博士,每星期,他到我家来开两次“小灶”,把我一周的课程以简单明了的要点列出,并对我在学习上所遇的问题,给予解答。
主要原因是有没有爱的问题。结婚以后,我们才与公婆相处,感情基础薄弱,也就是说与公婆之间缺乏爱。父母养育了我们,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即便与父母有点矛盾也不会在意。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全程跟踪了这次活动。
她怀着开放,完全的开放,接受了天使的宣报,因而她没有隐藏惊惶不安及由此在她内升起的问题;但她坚定地投身于、与她所选择的天主的关系中,接受他的计划。这里有一个对话和一个服从。
不过,其中一个问题却引起我的思考,那就是:佛经中屡屡提到的"天主"是否就是基督徒信仰的那位至高者?天主教所信奉的天主与佛教所说的"天主"到底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