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公开接见活动(梵蒂冈新闻网)「基督徒的祈祷」是5月13日周三公开接见要理讲授的主题。继上周展开新一轮以祈祷为题的要理讲授后,这是教宗方济各第二次深入探讨祈祷是什么。
张怀信主教主持了大礼弥撒,32位神父共祭,80位修女及千余位教友参礼。5位新铎都毕业于中南神哲学院。弥撒后举行了庆祝活动。
它以一很特殊的方式关连到移民者的世界,因为他们的处境与信者之处境有着很相似的地方:我在《第三个千年将临之际》文告中写道:「基督徒生活的全部,就像通往父家的盛大朝圣之旅」(49号)。
在这个群体里,有不少家庭信教背景的年轻人,冯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学生,父母都是牧师。我从小就信,冯莹认为自己的信仰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事。
每个将临期都是全新的开始:首先是礼仪年的开始,逾越奥迹借着主日与庆节的礼拜不断进入我们的生命中,使救恩的德能在教会与世界发扬光大,在天人交往的过程中去发掘救恩史的新面貌。
悔改的必要:承认罪过、请求代祷,才是得救的开始。救恩的预表:铜蛇预示十字架上的耶稣。凡仰望祂、信赖祂的人,必得永生。今天,信友在生活的旷野中,也常面对“蛇”的咬伤——罪恶、痛苦、诱惑。
老天为何允许人世间的苦难存在?对神的信仰是个严肃而复杂的话题。我们讲忏悔,讲救赎,讲终极关怀,无不触碰到人性中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有神和无神,在历史上已有了几千年的争论。
一次在广东参加避静班,河北来的赵神父以《相遇是基督徒生命的核心》为题,阐述与主耶稣相遇对于教友、教会和福传的非凡意义。
他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我们心中的阴霾;他的话语如同潺潺的溪流,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那是一段令我身心疲惫的时期。在牧灵工作中,我满怀着对天主圣神的信赖,投身于服务弟兄姊妹的工作之中。
特别是杜硕,在与会者中年龄最小,非常活泼可爱,由他所讲的那些妙趣横生又极富哲理的故事看,是与他的广泛阅读和深刻思考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