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从不看人的罪过,只关注人的苦难与需要。那麽,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看见、体会、触摸和悲悯他人的创伤呢?
在这慈悲禧年的行程中,巴塞蒂枢机愿意在苦路默想中彰显天主对人无边无际的爱。这份爱反对人性的小气,参与世界的苦难,遇到十字架的绊脚石。
人很难去爱一个让自己害怕的人。
第二个圣经图像是法利塞人向上主祈祷说时的:「天主,我感谢祢,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路十八11)这是我们时常面对的一种诱惑,即「分离主义的逻辑」。
虽然如此,天主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也有运作的空间:路加提到在那个家里‘有好些人聚集祈祷’(十二12)。
在好多堂区总会听到这样的批评论调:某某常常进堂祈祷参与弥撒,但行为表现却是毛病满身,让人难以接受!
:你们的言谈常要温和,像调和上了盐;要知道如何答复别人(哥4:6);类似的劝勉还有:一句简单的话,如果说得适宜,就像银盘中放上了金苹果,明智的劝诫,对受教的人无异于金环,或纯金美饰(箴25:11);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
这些人初来教堂并不是对天主及其教义有多少认识,仅仅是抱着一个试试看或好奇的心理。但是,当他们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王神父的人品、睿智、言行以及他那过硬的神学知识时,都被折服了。
教宗说,这类人有眼却看不见,因为他没有用心去感受。世俗进入了他的心,麻痹了他的灵魂。世俗如同一个‘黑洞’,吞噬善,熄灭爱,因为它把一切都吞到自己肚子里。
这七端神哀矜是: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恕人侮辱;忍耐磨难;为生者亡者祈求。其中一端还成了俗语:默默忍受令人厌烦的人。教宗说,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爱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