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装饰一新的教堂里,有12对教友在主日弥撒当中,穿着盛装走进了教堂,从神父手中领受婚配圣事。
(若一4:7-8)传说圣若望在老年时,已没有精力讲长篇大论的道理,他只是不停地说:小子们,要彼此相爱!假如你们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
直接口领圣体当然已经是很传统的方式了,但是有的老教友也存在不应有的问题。到了圣体台前,神父说:基督圣体!教友应该清楚响亮地回答:阿们!
老师说他妻子最希望得到他送的鲜花,但是他觉得太浪费,总推说等到下次再买,结果却是在妻子死后,用鲜花布置了妻子的灵堂。等待,等待,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来等待。
当天出发前,他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特别为这和平会晤祈祷,祈愿众人超越宗教分裂,为战争的祸害感到羞愧。教宗表示,战争之神不存在。
年教宗本笃十五特准普世教会司铎在每年的追思已亡日举行三台弥撒之规定,东河本堂陈建华神父在教堂举行第一、二台弥撒后,立即带领修女、教友前往东河天主教公墓;青山本堂王永亭神父在教堂举行两台弥撒后,立即带领教友前往兴胜基督徒公墓;昆区祈祷所张圣召神父在教堂举行两台弥撒后
圣教经文中的“炼灵赞美”所述:“赞美耶稣哀怜之德,求天主的慈悲,为耶稣的功劳,并为圣母及诸圣的转达,矜怜已亡灵魂,全赦其罪,赐之脱免炼刑,早享永安……”这便是我们在墓前祈祷的目的。
1月24日结束了第一周的诊治,流动诊所在仰光南部的Ngetorsan村一共为聚集在圣女德肋撒堂区附近的140名村民提供了服务。
圣老愣座堂慕道班导师冼景云在聚会中表示,要令新领洗者投入教会,应在慕道期培育他们去经验信仰,领洗后才能有效延续信仰,“定时参与避静、体验个人灵修,但普遍慕道课程只限知识性的层面,未有足够的灵修培育”。
虽然我是一名从小就领洗的“老教友”,但信仰知识知之甚少,在宗教政策落实后,进过几次教堂,没有望过一台完整的弥撒,更不知道弥撒常用经文……而只是在弥撒中机械地跟着其他教友起立,跪下……这次,跟着大姐来到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