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正像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那样,“他被欺压虐待,在受苦的时候仍然谦逊忍受,总不开口。他像被牵去宰杀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声。”
祂怀着慈悲之心派遣厄里亚先知去帮助阿哈布悔改。国王阿哈布面对他的罪恶,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於是谦卑地请求宽恕。教宗有感而发地说:今天的当权剥削者如果也能这样做,该有多好啊!上主定会接纳他的悔改。
正如亚西西圣方济各对水的阐述,水虽然朴实和纯洁,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因此,保护这份财富,保障每个人获取可饮用和安全的水的权利,是今日世界迫切而紧要的挑战。
当天的读经一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教宗以此章节省思聆听天主圣言的重要性。他说,当我们不停下来聆听上主的声音时,我们就会远离上主,转过身去,以背面向祂。我们若不听从上主的声音,就会听从其它的声音。
亚巴郎的历史就是一个例子,但《圣经》中处处可见朝圣者和旅客的故事。如果我们不理解远方地平线吸引我们抵达那里的魅力,我们就尚未成熟。在现世的旅途中,人从不孤独。
教宗引用《耶肋米亚先知书》中陶工制器的图像(十八1-10),讲述司铎的培育。
耶肋米亚先知就是这样一位受了大苦却仍然忍辱负重、坚贞不移的天主的战士。作为天主在世间的代言人,他似乎一直是个可怜的失败者。为了宣扬天主,规劝以民悔改,他放弃了自己一生的幸福,终生未娶。
为此,堂里针对路加教友的捐献,特举行大型义卖活动,同时众教友也要为王路加祈祷,求主赐他健康、平安;另一位堂区老教友仲路济亚为配合此次义卖活动,特拿出自己手工制作的棉拖鞋奉献给堂里,添补建堂资金缺口。
巴顿神父途经圣厄里亚(MarElias)隐修院时稍作停留,在那里问候拜特贾拉(BeitJala)的市长和本堂神父。圣地守护人一抵达耶稣诞生之地,就受到群众夹道欢迎。
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谈及真正的悔改召叫。教宗方济各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指出耶稣在我们的罪恶面前所持有的特殊态度。祂不威胁,却慈祥地呼喊我们,给予我们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