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太原总堂有许多传道员是我学习的榜样,其中有一位让我特别敬佩、爱戴并一直影响着我的信仰生活,她就是77岁高龄的郭秀清老师。她工作认真,做事严谨,从不接受任何人的谢礼。
虽然我们深信,救主耶稣的神性、人性、灵魂、肉身、宝血,全在饼酒形内,是我们的生命神粮,是我们的灵魂饮食,但由我们对待至尊圣体的疏忽、冷漠、毫无真诚热情的态度来看,任何人都会对这端奥理产生怀疑。
他放弃自己开了一年多的基督咖啡馆——在那里,这位来自密苏里州棉花田的年轻传教士曾向洛杉矶的坠落天使们传教。
神父的形象一般都比较好。尤其在祭台上的形象更是让人感到一种高贵、圣洁和不容侵犯。由于领洗时间比较短,我认识的神父寥寥无几,我只对袁神父了解得比较多,那么我眼中的袁神父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983年秋,内蒙古的一个劳改农场。那时,在特殊时期从各地来的教友们,都已在农场被安置就业,因多年在一起又有共同信仰,自然互有往来。一天,一位温州教友告诉,下个星期日在生产队的一位教友家有弥撒。
总之,说的都有理,但这些还不是信仰冷淡最根本的原因。
这其中的秘诀就是:那五个饼和二条鱼送到了耶稣的手中,经耶稣大能的手的祝圣,而化解了这个特大的困难。从这个事迹中我体会到一条普遍的公式:特大困难的解决=小小奉献+耶稣的祝圣。
“我可怜的麟儿,不足两岁的孩子,在重症监护室不能平躺,不能坐,不能碰(后背屁股大面烧伤),常常是哭到累了哑了爬着睡着,一个冷颤又使他疼的醒过来……”孔范亮看着孩子所受的苦又是心痛又是着急。
当我看完《玄义玫瑰圣母显现记》一书时,特别是书中的这一段记载《一位教授的悔改》使我难已忘怀,这位教授他经历了人生的许多坎坷,曲折,最后向天主忏悔自己的一颗心,我觉的值得一提,与大家分享。
轻轻打开《圣经》的首页,一个老者的形象跃然出现:卷曲的头发,高高的鼻梁,隐约中深邃的眼神,还有那宽宽的额头,无不充满着慈祥和不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