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数码革命:要有道德意识,科技以人为本
2014-10-24

从一方面来看,人们多少表现出焦虑,因为将来总是未知的;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必须考量人类学的基本面向,即终究要以人为本。科技只是服务人的工具,将来也是如此。」

质疑“棺材烧罪”
2015-03-11

不知那些创始人到底还有多少正当理由来证明棺材烧罪的合理性?合法性?希望大家也能对此挑战告解圣事的新奇现象进行讨论,是否有益?是提倡还是杜绝?

教宗府讲道神师将临期默想:一切都是藉着祂,并且为了祂而受造
2017-12-15

(梵蒂冈电台讯)耶稣在今日基督徒和众人的生活中拥有多少空间?

响应教宗的呼吁,以小小的举动关怀有需要的人
2022-12-27

在收银台服务的罗塔(AntonellaRota)女士说,“我们的愿望是努力给予人们温暖,或许这些人因日常生活的艰辛而多少失去了这温暖”。

济南教区又一圣堂祝圣
2007-04-19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教友借用民房临时作为祈祷的地方,从开始筹划、选址、施工等,经过了七、八年时间,颇费周折,从神父到教友上上下下不知跑了多少腿,终于如愿以偿。

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谈人生意义
2015-10-08

有人讲现代是科学时代,是物质文明时代,认为宗教是反科学的,科学与信仰是冲突的,宗教时代已经过时了,宗教不需要了,信天主就是迷信。

从神学的角度思考“一路一带”
2016-06-29

(宗9:2)关于道的含义对基督教的意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拉辛格枢机主教针对记者提出的天主教神学问题:多少通向天主的道路?拉辛格枢机主教回答说:地球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通向天主的道路!

不经一番风雨 哪有明媚阳光
2016-07-28

读罢绿茵神父的《走出红尘》,使我感悟颇多,一种力量催促着我拿起笔来,要写点东西。这本书比较全面真实地写出了一位修道人的成长历程,重点是神学院毕业后到晋铎前后,作者十几年的生活体验和心路历程。

晨星爱心社中秋探访行
2014-10-15

一位张大爷总是说,有人能来和他聊聊天说说话,这比给他多少东西都强,他朴实地表达着自己的渴望:我身体不能动,每天一个人在屋里,总想有人和我说说话,你们来了就不想让你们走,可是又不能留你们,你们还要看望很多人

教宗方济各:许多主教和司铎默默奉献他们的生命
2014-01-28

一个教区得到发展,因为它有一个圣德的子民,但这也得益于一位带领它、帮助它成长的受傅者。一个堂区获得进步,因为它有许多团体,但这也得益于一位神父、一位带领它前进的受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