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凤被老神父的爱德精神所感动,通过慕道认识了天主,领洗进教。可是后来她死于车祸,年迈的父母再一次陷入困境。李神父又接过赡养两位老人的责任,发动教友们送钱送衣送粮食,全程服务,从而使两位老人衣食无忧。
1962年按照真福若望二十三世的意愿召开的梵二会议,是为将教会的宗徒和牧民使命清楚地阐明出来,并以福音真理的光辉,引导所有的人寻求和接受基督的爱,这爱超越一切(《信仰的宝库》,宗座宪令)。
基督徒团体如果藉著祈祷使圣召蓬勃发展,确实只会使我们「对天主的眷顾怀有更大的信心与希望」(《爱德的圣事劝谕》26)。
但是,天主是慈悲的,他爱的本性使他不愿看到自己所创造的这个原本美好和谐的世界变得支离破碎,因此,从人类犯罪之初,天主就应许救恩,要让人类和整个宇宙重新在他内变得和谐。
又如高级工程师吴爱娟,退休后仍活跃在上海教区各个堂口,为福传不辞劳苦,到处奔波;王湘云以温州总堂为家,与教友们一起,共创教会的福传事业;其他许多校友亦成为各堂口福传的骨干。
基督的受难推动我们怀着爱去呵护受苦的人,并捍卫人性尊严。 天主宽广的手臂拥抱基督的肉体,安慰因疾病或残疾而受苦的人。这些人常常在忍受身体的疼痛之外,还要遭受遗弃和冷漠的冰霜。
他解释说:教会是耶稣基督的新娘,祂爱这位新娘,每天以祂的圣体圣事圣化她。由于我们属于教会,所以我们也得到了圣化:我们是教会的子女,慈母教会用她的爱,用她新郎的圣事来圣化我们。
「因着圣神的傅油,耶稣基督的神圣性在我们的人性上留下印记,并藉着天主对我们的那份爱,使我们有能力爱弟兄。因此,必须作出谦卑、友爱、宽恕与和解的举动。这些举动是真正、可靠且持久和平的先决条件。」
当哥耳哥达变得一片漆黑,所有希望似乎都已消失时,只有爱比死亡更强大。耶稣的母亲和祂所钟爱的门徒的爱,促使他们继续留在十字架下,彻底分担耶稣的痛苦。
麻神父勉励教友们:在这个圣月里,我们要为爱耶稣,多行爱德,多做刻苦,要深切地感受到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多做刻苦,以弥补耶稣圣心的伤痕,获至耶稣基督的慈爱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