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夫妻关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和天主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要相信天主的存在,仰慕信赖天主。两位老师的分享充满激情,非常感动,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包括神父、修女和许多教友都流下了热泪。
最後还有一种人,他们把信仰封闭在个人与耶稣纯粹的内心关系中,废除祂那能改变世界和历史的使命。教宗总结道:我们基督徒相信耶稣的天主;我们的渴望就是要体验祂爱的奥迹并在其中成长。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叙述基督复活与信友的关系,保禄宗徒提到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也不会复活。教宗说,当我们诵念《信经》时,最後一部分我们念的特别快,因为它让我们害怕。我们不敢设想未来,去想从死者中的复活。
每天带着微笑去生活,与天主建立亲密的关系。世界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我们不求永远的富足,但求病痛时得你的医治。
我们人善於中断关系和联系;祂则不然。我们的生命是一次朝圣,一个旅途。亚巴郎的历史就是一个例子,但《圣经》中处处可见朝圣者和旅客的故事。如果我们不理解远方地平线吸引我们抵达那里的魅力,我们就尚未成熟。
问:在教宗与基利尔宗主教会晤之後,您被派到莫斯科担任圣座大使,继续跟进天主教会与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关系。您个人和您身边的整个团体对圣座国务卿的来访有哪些祝愿?
教宗继续说:通往和平与谅解的道路越艰难,我们就越应该努力承认他人、治癒创伤、建立桥梁、增进关系、相互帮忙(参阅:《福音的喜乐》67号)。
我现在要提出一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大家,也关系到我:‘我有怜悯的能力吗?我有能力祈祷吗?当我透过媒体看到这些事情发生时,我会五内感动吗?我的心会因那些人而感到痛苦吗?
一切为子民,但与子民没有半点关系。这种态度终究还是一种自由主义和启蒙运动的福传观念。《教会宪章》给这种观念当头一棒,阐明教会是天主的圣洁子民。因此,如果我们愿意感受到教会,我们就必须感受到天主子民。
避静是一种休息,帮助我们恢复身心的疲劳;避静是一种调整,帮助我们认清生活的方向;避静是旷野的一种经验,与天主谈心;避静是一种具体地与人往来的关系,认识自己,认识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