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理解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
天主圣子耶稣基督之所以选择隆冬夜半、荒郊旷野、山洞马槽,作为他进入世界的凄惨背景,其中所蕴涵的奥义乃是非常直观且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谁一看就懂,他正是为了针砭、纠正人类那根深蒂固的高傲、自私和贪得无厌的物质主义以及醉生梦死的享乐主义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具体的基督变成这种绵软的宗教,走上诺斯底主义的道路。基督是具体的,因为基督徒的身份是具体的,正如我们在真福八端所读到的那样。这种情况背後有绊脚石,这个基督徒身份令人反感。
此外,教宗强烈谴责反犹太主义:否认犹太人遭浩劫,真是发疯了。他表示:除非承认自己的希伯来根基,否则,就无法做真正的基督信徒。基督信徒与犹太教徒的对话是一项挑战,一个烫手的山芋。可是,能彼此做兄弟。
教宗说:这是一项双重的挑战:破碎化和大众化,这两个极端相互依存,共同支撑着消费主义的经济模式。
教宗相信,这就是教权主义的开端(参阅:谷六35-37)。第二个恩宠是赞叹:看到耶稣的群众心生赞叹(参阅:路十一14),耶稣也对群众的信德赞叹不已。
教宗表示,这是一种效率主义的诱惑,认为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没有颠簸,以及议事日程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教会就运行良好。教宗说,主耶稣可不是如此行事,祂没有从天上给门徒们送来一个答案,而是派遣了圣神。
如果说宗教世俗化运动在二十世纪成为主流,那么可以说基要主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宗教的主流。
这些见证证实福音「有助於克胜封闭、冲突、种族主义、部族主义,在各地和众人之间促进修和、友爱和分享」。
这次会议的讨论,将中国教会本地化(inculturation)和中国化的探讨放在全球化的情境下,其中也包括了,如何理解基督教与不同文化互动与融入地方文化的规律,本地化中国实践与现任教宗方济的多元文化主义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