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撒经书总论》中,教会告诉我们:礼仪主要是为敬礼天主,在礼仪中,天主向他的子民讲话,基督仍在宣布福音(总论33#)。
我们只是以自己所获得的小小恩典来参与上主的事业,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所能,做那些必要的事,诸如圣事,宣讲天主圣言,行爱德”。
按马骏声《神修学》的解释,德行就是离开世俗走向天主的过程,竭力争取日益相似天主,热切盼望同基督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复制基督,最终达到思言行为的基督化、天主化。
笔者早前阅读托尔金的传记,细看后再作资料搜集,期望与各位读者分享这位平凡的信友、伟大的作家。(如资料有误,欢迎更正赐教)这位公教作者原籍德国,家族祖先大部分是工匠,原居于德国。
今天仍有许多人在“寻求宗教上的安全感,而非永生和真实的天主”,注重礼仪和戒律,而非全心全意接受那爱我们的天主。
在《创世纪》中,我们读到:“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
最后,凡是能增加我们信、望、爱三德,引人爱慕天主,在主内、天父内获享内心平安,都是神慰。(参考神操316)在我们的灵修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神慰经验。
教宗在本周三的公开接见活动结束时邀请罗马所有的信友参加这项隆重庆典,"为表达对临在于圣体圣事中的基督的信仰。"
圣神和新娘:圣神引导天主子民走向我们的希望——耶稣(11)“他给我们傅了油并在我们身上盖了印”:坚振圣事——圣神的圣事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早上好!
这同现代医学常将死亡病理化截然不同:在圣母升天的图景中,死亡不再是终点站,而是“转化之门”,是通往身体最终被圣化、分享天主永恒生命的一个神圣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