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写道:“承认他们在家庭、社会和教会中不可取代的角色,我们也会蒙受许多恩典、许多恩宠及许多祝福。”
在百年的圣堂里,教友们同声祈祷、聆听圣言,感受与主耶稣相遇的喜悦和恩宠,提升信望爱三德,为个人、家庭和世界和平祈福。下午,在中山堂举行了圣体降福、玫瑰经和圣歌赞美等,深化了教友对圣母的崇敬。
要使你所宣讲的圣道,成为天主子民的食粮,又使你的生活芳表,成为基督信徒的典范;你要以自已的言行,去建设这大家庭——天主的教会。”
如果我们每位基督徒能身体力行在言行上按天主的旨意去做,给他人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关爱,多一声问候,我们的福传才能蓬勃发展。 二、缺乏学习。每个主日、瞻礼之日,教友们都能到教堂念经,积极参与弥撒。
对基督徒朝圣者而言,由耶里哥前往耶路撒冷的这段路程特别神圣,这是耶稣当年走向死亡、逾越以及圆满的爱的路。马尔谷采用特别的篇幅描写这条上耶路撒冷去的道路(谷10:32-34)。
今天许多人可能不明白宽恕在教会层面的意义,因为支配他的是个人主义、主观主义,而我们这些基督徒也受到影响。当然,天主亲自宽恕每个悔改的罪人,但是基督徒与基督相联,而基督与教会合而为一。
本地语言的改用实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基督徒,用自己能听懂的语言审问自己,认识自己和挑战自己。就是说应该让在二希文化,西文话语中生长了两千年的基督教重生在中国文化,中文话语中。
教宗继续论述基督徒的希望,透过出离埃及、走出死亡幽谷的事迹,阐明基督徒的希望在当前四旬期内的意义。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今天,圣灰礼仪日,我们进入礼仪年的四旬期。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以基督徒的希望为主题,谈及《圣伯多禄前书》论述的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勉励我们与弱小者和被排斥着为伍,不以恶报恶,而是宽恕和祝福,做希望的光明标记。
我们基督徒常常成为了积极行动主义和诸多繁琐事宜的奴隶。认为任务越多,做得更多,尽可能地施展权力,从外部来看更光鲜,拥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就会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