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已译天主经、圣母经、悔罪经、信经和十诫等;第二部分共有23个祈祷文,其中有在参与弥撒时用的,这些祈祷文与耶稣教的祈祷文是相一致的。
青年教友徐金炜虽然信主不久,但她每天抽出大量时间参与弥撒、祈祷、拜圣体,读圣经,探访病人和参与福传活动,她对主的那份感恩是十分真切感人的。
刚开始时教友们就在她家里聚会祈祷,眼看教友们越来越多,神父每次来做弥撒屋子都爆满。
记得我第一次进教堂,弥撒后几乎拥挤窒息,出得堂后呼吸了几大口新鲜空气才缓过神来,一台弥撒留下的记忆只是前面的脊背和几声清脆的铃声,神父长啥样都没看到。在这小堂内,我补了礼,也初领了圣体。
今天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出谷纪第32章第7到11以及13到14节,圣保禄宗徒致弟茂德前书第1章第12到17节,圣路加福音第15章第1到32节。
日前往广州耶稣圣心主教座堂(石室教堂)、汕头的圣若瑟主教座堂和圣禄格堂,深圳的圣安多尼堂和耶稣君王堂等地,与广州教区主教甘俊邱、汕头教区主教黄炳章、湛江(北海)教区主教苏永大及当地的教会成员共聚,一起参与弥撒及交流活动
怪不得死后有那么多人为她帮忙料理后事、吊唁、祈祷、诵经、求弥撒。
而且那个阶段参与弥撒,恐怕也是参加三次就只有一次感触很深,而且因为对很多东西诸如圣经内容的不了解,因此神父讲道引用的典故我也根本不懂,所以在那个阶段(大约半年到一年),很多时候在教堂去参与弥撒也就只是坐着听
那时,在佘山附近地区的张朴桥教友也纷纷来到这所小堂里来参与弥撒;继而在山顶造六角亭一座,供圣母像并建有祭台,所供圣母像为中国修士刘必振(字德斋)摹仿巴黎“胜利母后像”绘制的,改称“进教之佑圣母”奉为佘山主保
教友们参与弥撒为庆贺三位神父银庆之喜,教友们将圣堂内布置一新。从圣堂门口通往祭台的通道上铺上了喜庆的红地毯,祭台三层台阶上,鲜花林立、灯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