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女儿之后,我终于有了机会,全市招聘农村教师,我的大学毕业证、教师证有用了,我高兴地对妈妈说,还真是天主安排,让我来到农村,找了个有信仰的家庭,现在如果天主让我考上正式教师,我就什么抱怨也没有了,离家近,孩子大了
这是另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家弟兄二人,老大没有儿女,老二有二男二女,老大提出要过继弟弟的一个孩子,经商量后准备把四姑娘给老二,而这个孩子死活不去,二姐说我去,就把二姐给了大伯家。
这家的孩子只能无奈且无助地站在旁边。正在这时,响起了重重的敲门声,男孩前去打开门,看到面前站着的是一个高大的男人。他满脸的笑容,手里提着一个大篮子,里头装满了各式各样过节用的东西。这家人一时都愣住了。
据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让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孩子精神饱满地回家了,脸上并没有带着被“下放”的不悦,让富爸爸感到不可思议。
慢慢地就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不是说教堂离住的地方太远,就说星期天让孩子多睡会儿,反正不是这个理由,就是那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有时连早晚课也忘了念。这样就成了一个挂名教友。
“你没有任何孩子?”“不”我回答道:“四百三十个孩子,他们常在主日弥撒中来见我,其中二百四十三个是在我隔壁的学校上学。”“谁给你做饭?”
以孩子的年龄推算,两个人岁数不大。我发现,女的门牙缺了一颗。他们的脸上布满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衰老和疲惫。因为一天没吃饭的缘故,我从包裹里取出水果、面包和火腿,自顾吃了起来。
她又暗示我,我还是摇摇头,她便笑着说:“傻孩子”。傻就傻呗,反正我的心不愿意我那样做。不到半晌,四亩麦子割完扛到挨地边的场里晒上了。
看到这些孩子,令我想起我的侄儿侄女。我希望他们和其它的欧洲儿童都有机会看到这的情景,他们也许不知道自己的境遇有多优越。此外,在修女会院中与那些患残疾的孩子们一起,也令我非常感动。
老妈爱玉儿,但从玉儿记事起,老妈对孩子的座右铭就是,对孩子有好心不能有好脸。如今多少年过去了,玉儿都成了妈妈,可是老妈对她的管理模式还是不改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