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天主在圣经《德训篇》中教导我们的话,我们应该永远牢记,并付诸行动。有些乞丐以行骗为业,使人难以分辨真正需要帮助的穷人,因而使人们漠视了对穷人的关心。
其中就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将自己置于基督训谕之外而放松自己,那么谁也不会聆听我们的说教;相反我们若能言行一致地践行耶稣的圣善教导,那么自然就会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奇效,使更多的人因我们的善表归向天主
“信德”91年创刊时,免费寄给各教区,沧州教区主教送给教区的每一位神父1、2份,当时吴桥的本堂于善训神父把“信德”带回堂区,在教堂内给教友看,教友李续厚教授读后感觉内容很好,就把“信德”复印下来,不但自己看
(训9:12)“你们应该时刻准备着,因为正当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来了。”(路12:40)吾日三省吾身,让自己的灵魂一直处在修德行善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天主赐给我们安死善终的恩典。
应注意你自己和你的训言,在这些事上要坚持不变,因为你这样做,才能救你自己,又能救你的听众。”
现在我依然珍藏着那些圣书,其中有《七克真训》、《领圣体前后经》、《圣年广益》、《圣母圣月》等。我一直视若珍宝,有时间就会小心翼翼翻开阅读,的确受益匪浅,灵性生命得到了滋养。
《训道图》中的线描造型,显示出刘德斋的“全新的绘画经验”。这自然也离不开海派文化的历史情境。任伯年平日注重写生,细心观察生活,不论花鸟人物有时信笔写来也颇为熟练传神。当时任伯年与刘德斋交往密切。
故德训篇教导我们:“口不失言,又问心无愧是有福的人”。(德14:1)人犯罪固然不全都出于口,但多数的罪恶,都是由于不管束口舌造成的,为此雅各伯说:“管束口舌的是完人。”
雅歌书早就有明训:“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1∶7)一个人还没有对你有好感,你强求,这只能把他(她)吓跑。试想一个人还在沉睡,你无聊地把人惊醒,对方会有何感受?
通常人们只看到花朵开谢乃至人生聚散、成败得失等现象,因而追悔过去或幻想未来;而随着基督启示的目光,我却能从花开花谢开始,透视现象背后“虚而又虚,万事皆虚”(训:1:2)的真理,反观自心,找到生命真正的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