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鼓励和激励你们继续不断地增进慈悲的文化,让任何人都不会以冷漠对待别人,也不会转面不顾别人的痛苦。
教宗透露,他人生中学会最重要的一门课是「面对面」的互相聆听,这能有效地解决气馁、操纵、暂时文化和假先知的问题。教宗由此勉励青年与祖父母及年长者面对面地交谈,听取长辈的经验。
泛亚马逊教会网络执行秘书洛佩斯(MauricioLopez)表示,「受造界时期让我们有机会省思自己爱护不同文化的方法,尤其是多元的亚马逊团体,并且敬爱天主的面容,以及祂临在于亚马逊地区的方式」。
教友们也表示,“在现今‘快餐文化’模式大行其道,而愿意坚持花将近十个月的时间慢慢地学习教会教义知识,领洗后再花一年的时间再慕道,也实属难能可贵,可见对信仰的渴慕之心。”
教宗提醒道,“促进相遇文化”意味著“要认可别人、增进互相间的关系和搭建桥梁”。唯有保持“鲜活的记忆”,才能走上未来的道路,努力帮助“儿童和少年接受教育,使家庭有住屋、劳动者有工作,农民有土地”。
大会讨论的其它议题包括:教会本地化,意即教会拥有原住民的面容;以及整体生态,好能促进可持续性的文化,而非开采牟利至上。
会上也强调必须重视原住民的文化差异和他们的文化,因为他们的宇宙观有助于照料共同家园。在福传方面,神长们谈到司铎和修会圣召短缺的问题,详细探讨以“公认有德行的男性”来解决这个困难的途径。
不仅如此,教宗还期勉众人投入「真正的文化革命」(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114号),改变「我们共同的目光、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之道」。
最早的传教士们正是如此,他们聆听了上主的圣言,也“努力对祂的询问作出回应”,意识到他们“隶属的家庭远远大于那个由血缘、文化、宗教或特定团体所维系的家庭”。
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能够对抗冷漠的文化”。教宗指出,“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推动一种意识,即如果家庭中一位成员受苦,那么全家人与他一同受苦。除非我们培养一种团结的智慧,否则真正的彼此连接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