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勉励他们不要满足於平庸,舒舒服服坐着过日子,而要带着基督徒的身份证,即事事以爱为先的态度,与他人并为他人建设未来,不与任何人敌对。
攀高之人受到诱惑,为了向上爬而摧毁他人。当天弥撒的福音取自《马尔谷福音》,讲述耶稣教导门徒走服务之路,但他们却「彼此争论谁最大」(九34)。教宗由此谈论世俗的诱惑,指出这诱惑今天也在破坏教会的见证。
教宗说:为此,判断他人的人本身已犯了错误,因为他占据了不属于他的位子。他不仅犯错,而且糊涂了。他被所要判断的事和人烦恼。别人眼中的木屑不让他安眠!‘我要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来!
他说:聆听不仅是实现相互理解与和平共处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项教育学的责任,好使人们‘有能力承认他人的价值,理解他人诉求背后的担忧,营造共同生活的氛围’。
我们应在自己的生命中藉着慈悲努力包容他人,不自我封闭,不将自己关进自私自利的保险箱内。包容是慈悲的一面,它要求我们张开双臂接纳他人,不排拒任何人。
教宗提到秘鲁圣人们的芳表时说,他们早在年少时已为上主和他人付出生命。像是把自己完全交托於耶稣的圣玛尔定·鲍瑞斯,因为他知道上主对他有信心。
教宗说,为走近他人的“每一小步”都是重要的,“对话不是相对主义的同义词”,一个社会若培养对真理的寻求、承认每个人的尊严,就是一个高尚的社会。
教宗指出,人们迅速失去聆听他人的能力,同时由于新的沟通形式,聆听正在取得新的发展。这些趋势展现出「聆听仍是人与人沟通不可或缺」的要件。
怜悯是接近他人的苦难教宗在展开例行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以前,先问候了希尔顿基金会成员。教宗赞许他们「怀著热情和怜悯之心」致力于促进世界上最有需要者的人性尊严。
他们反而仗着本来为服务他人的角色,使之成为一种蛮横、操纵的工具。为他们来说,祈祷再也不是与天主会面的时刻,反而变成一个炫耀的时机,假正经、假虔诚,以吸引群众的注意,赚取好感(参阅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