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诞生时就遭遇了某些人的拒绝和大部分人的冷漠。这样的冷漠今天依然存在,例如:圣诞节成了一个我们自己而非耶稣当主角的节日;商业街的霓虹灯盖过了天主的光;我们为准备礼物发愁,却漠视那些受排斥的人。
教宗说:「在这些面容前,我们不能冷漠以对、作壁上观,躲在铁丝网后面,拿保卫安全或生活模式做借口。」教宗深知,某些国家难以应付大批涌入的移民。
在一个充斥科技喧嚣与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在人与人之间,心的疏离与冷漠正在严重侵蚀着人们的生命。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
这似乎是分区进行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沟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感到了战争的气息。寻求不同文化与文明间冲突的人、利用战争贩卖武器的人,是存心在创造和煽动战争气氛。
2011年10月20日,中国宗教学会与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于泰山脚下共同举办泰山综观: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发表了《泰山共识》,认为包括基督宗教在内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协和、共融的各大宗教
大会总结报告谈到全球化、世俗化问题、移民现象、无神论、政治和国家霸权的危机这些课题时,没有丝毫悲观情绪,相反的,将这些处在困境和痛苦中的园地视为福传的机遇。
第四,对全球化的影响,我们也学习了在华的海外移民团体如何在牧灵上照顾海外的信徒,他们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这是一个庸俗的“把戏”,毫无益处,对这个充满危机又正在进入全球化的世界来说,更具有危险性。研究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话,可以知道他走的是对话的路线。当然,他是依照自己的敏感性来走这条路的。
在全球化的现代世界,今日中西文化交流已相当通畅,然而中国天主教与普世教会的共融交流合作及与社会的融合——即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还有困难,所以说还需探索,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