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上的妈妈看到了这位慈祥的老人言行合乎主旨,更是欣赏她的传教热情。才使我们在这特定的日子相识,这实在是天主的安排、圣母的大恩。我们认识的这位信仰与生活中的良师——她没有高深的文化。
教宗提醒说:“五旬节圣神降临的时候,教会不是因着人的意愿,而是赖着天主圣神的力量而建立起来的…这的确是团体接受火的真正洗礼”。
对今天基督徒的启示今天,耶稣问我们同样的问题,那我们的回答是什么呢?他是先知,还是唯一的天主子?或者感觉他应该是天主子,但是还有动摇、彷徨、怀疑?抑或我们的信德已经坚如磐石,像临终前的伯多禄?
两个原因:抽出时间能静静地陪伴耶稣度过一小时,是生命中一段最宝贵的时光。人们物质条件好了,全世界旅游,当然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不是件坏事,可是在我看来从来没有去过耶稣圣心内旅游的人,真的很遗憾!
他们必须开放和扩展,基督徒必须是“外向”,他们的这个特点来自耶稣,祂使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成为一持续的旅程,目的是接触的每个人,甚至在其相遇中在某人那里学习。
对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片面解释,将敬礼圣体只限定在举行天主召集祂的子民的庆典时刻。这种将信众与感恩圣事的耶稣的关系仅集中在弥撒圣祭内的思想,有可能使耶稣在人整个生活中的临在消失。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耶稣基督的洗礼。对观福音书都给我记载了耶稣的受洗,福音书所给我们描述的主耶稣的洗礼不仅是一个礼仪,而更是指向耶稣将要开始的新的生活,新的使命。
于是他自己便成了葡萄树,为我们结果实和酿酒,即他的血成了爱的果实。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你们应存在我的爱内。”耶稣的血变成我们的血,我们领受了新身份,在他的体内和血中与永恒的爱结合。
从信仰的角度说,可以认为是天主的试炼。我们可以没有痛苦吗?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前提是你必须是在天堂里,在天主内。其它情况下,痛苦是肯定有的。耶稣都避免不了,你我血肉之躯,肯定是在所难逃了?
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下午向圣母像献花之前发表了一篇讲话,他说,我们聚集在这尊历史性的圣母像前,它被鲜花环绕,是罗马市民敬爱耶稣的母亲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