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新真福其实只是在天主圣言和朝拜圣体下长大的德国神父,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为信友提供牧灵服务,青年的培育、照顾病人。他们对生活的爱如此强烈是受到当时明斯特的主教克莱门斯·冯加伦的影响。
此时我们想起处境特别艰苦﹑受试炼的时期,例如在极权统治下的国家,能够参加主日弥撒意义有多大啊!教宗引用304年北非阿比特内的古老殉道者说过的话:「没有主日的基督圣体,我们活不下去。」
在神父推介下,他首次参加「依纳爵神操」,从此生命和生活都改变了,正好遇到天主教辅仁大学神学院招生,记得神操期间神师鼓励他「不要再浪费生命了」,因而进入了神学院就读。
首先,作为修院的院长,他应该能集思广益、谦逊自下,在修院的管理方面能善于和乐于听取其他人的意见,真正和所有修院的人团结合作,让他们感觉到修院就是自己的家,并乐于为修院的良好发展献计献策。
他拿着日前才买的平板电脑说,在「学到老」自我要求下,即使年龄稍大,仍须学习运用最新科技,开辟新的福传途径。他又建议,各教区网站之间应该互相连结,使民众容易找到,扩展福传园地。
这次拜会刚好是基金会成立30周年,这基金会是在卡洛·沃依提瓦教宗示意下成立的,目的是给与教宗有关的宗教、文化、牧灵和慈善活动提供物质和其他形式的援助。
爱尔兰天主教徒正期待着在教宗指示下进行的宗座视察的报告。 今年初,都柏林总教区迪尔米特.玛尔定(DiarmuidMartin)总主教,在处理性侵犯危机时赢得了广泛赞誉。
她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和休息日,深入教友家中探访,为他们的信仰耐心做工作,她为小朋友举办要理班,从小培养他们对信仰、对教会的情感;同时,她也主动地向教外人传播天主的福音,引领他们领洗入教。
当谈话越来越少,在信仰支撑下的行动,却使所有教会对痛苦的训导更为人知、胜过雄辩。教宗本笃十六世说:这生命的福音是若望保禄二世最后留给我们的宝贵资产。
教宗首先谈到在亚洲的基督信徒,他说:到目前为止,接受福音的人在那里只是少数,他们经常在艰难的环境下度信仰生活,有时甚至遭受不折不扣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