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从山东迁来的人大多比较贫穷,教会为他们提供种子、耕牛、农具,让他们租种教会土地等。当时,有一位名叫高公信的神父在此传教,特别照顾外教人,很多人先后奉教,因此人们以神父的名字把教堂定名为公信堂。
艰难成长看到有了第一个果实,陈林阵从此信心大增,虽然道理懂得不是很多,但只要有机会她就会费尽口舌地向周围的人介绍基督,从此基督的形象在这里越来越清晰,领洗进教的人也在逐渐增多。
当时的初衷是想在这里给主内的教友以及仰慕基督信仰的教外朋友之间搭建一个彼此走近、彼此扶持、进行互动交流的一个对话平台。
2010年春天,谭福银的母亲去她家时说松树嘴子某人进教会服务了,谭福银想:进教这么多年,我该为天主、为教会做点什么了。
教堂租用的这栋楼的房东麦伟林先生是一位教外人,他心地善良,慷慨大方,而且对教会很有好感,当时二楼整层的月租只收3300元,麦先生说:我虽然不是教友,但我觉得教会很好,我的事业不错,也很想做点善事。
我家住在乡村,父亲家姓李,圣名若望,哑父小时家穷,没有上过专门的学校,是本家叔伯哥哥教会他识了几个字,有时照着经本念经,上面的字不认识时,就让哥哥教他,一来二去记住很多经文。
1900年义和团运动,教会称庚子年教难,有两位荷兰籍神父在此避难,他们向圣母许诺:如果能平安度过此难,要修建一座圣母堂,以表示对圣母的谢恩。
孩子都奉献给教会了,不能让家里人再费心了。一次,我外出办事,路过某地教堂,便进去祈祷。由于是平日,教友寥寥无几。祈祷之后,走出了教堂,遇到了即将被祝圣为主教的教区长。
他强调执政者应于众人之间修建桥梁,而非高筑围墙,并强调美国教会将继续陪伴并关怀移民。
然而大年初一先生突然提议,带公公去南京山镇平老家看望年迈的大伯和外婆(都是教外人),我内心极不情愿。晚上,我在主前祈祷时忽然想到,先生的外婆不知是否愿意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