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重申了圣体圣事的两个方面,一是敬礼圣体的意义,另一个是圣体圣事的神圣性。教宗首先指出,重新思考今天被忽略的圣体奥迹的这两个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永不妥协》,它写的是发生在阿尔伯特山教堂的一件事:这座教堂以接受难民和新的移民著称,但有一条件,即:必须信仰天主,否则必须离开。
教宗在讲话中强调,我们都获得了成为天主爱子的伟大恩赐,因而也蒙召去与他人分享祂的喜乐。教宗首先讲到:“我们今天在此,在主内重新发现我们的美好,因耶稣之名而喜乐。
虽然教友年是香港教区的活动,但我们在澳洲的教友,有不少是来自香港的,在文化和感情上仍觉得和香港教区颇有关联。在此,不妨在辛卯年以教友年为主题作出展望。辛卯年是兔年,卯的本意是描绘萌芽的形象。
这期间我的侄媳妇任秀英和我的代母告诉我,教会成员要来我家祈祷和安慰我,让我自己祈求天主,求圣母和圣若瑟相帮。那时候我天天是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哪还顾得上祈求啊!况且我信仰不实。
现在已有大约1千1百万名推特帐户的追随者,但我们更关心的是,至少有6千万人透过「转发推文」来接收教宗的话语;一如本笃十六教宗所说的,他们在灵修沙漠中收到简短的讯息。
他开始便说:“今天弥撒三篇读经发挥了双重的主题,而实际上它们的主题只有一个。三篇读经都谈到天主是一切事实的中心,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中心。
一天我跟妈妈去教堂望弥撒,那天的读经是一篇关于阿兰王的军长纳阿曼被以色列先知治好麻风病的故事。
老教友家庭是教会的中流砥柱,作为老教友应该教育子孙们继承祖辈的信仰遗产,把信仰代代相传。2008年圣诞节,在定海堂区的联欢晚会上,有一个由老教友大家庭组成的合唱团为晚会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个基督信徒,在圣神的催促下,对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和坎坷的人生,应有所感觉,并常牢记在心,教会的使命是天主的工作,并非单靠个人的能力,而是要与我们的弟兄姊妹,一起在教会的共融中,并在教会牧者的引导下成就,